台南時報 | TainanTimes
2025 年 10 月9日 星期四
沒有結果
查看所有結果
  • 地方
  • 生活
  • 健康
  • 文教
  • 旅遊
  • 消費
  • 社會
  • 藝術
  • 綜合
台南時報 | TainanTimes
  • 地方
  • 生活
  • 健康
  • 文教
  • 旅遊
  • 消費
  • 社會
  • 藝術
  • 綜合
沒有結果
查看所有結果
台南時報 | TainanTimes
沒有結果
查看所有結果
  • 地方
  • 生活
  • 健康
  • 文教
  • 旅遊
  • 消費
  • 社會
  • 藝術
  • 綜合
Home 地方

成大醫院整合人工耳蝸與復能服務 助70歲水電師傅擁有重「聲」機會

2025 年 10 月 8 日
發布在 地方
A A
成大醫院整合人工耳蝸與復能服務 助70歲水電師傅擁有重「聲」機會
分享至FB分享至LINE分享至Twitter

推薦閱讀

大千我見──蔡梅芳、王玲琳、楊新福、冼宜泉藝術創作聯展–玄武之境

影音/1008有地震、高溫、短暫雨 幸無颱風威脅

新市「青春17」毛豆文化祭 邀你一起綠活力

【記者吳玉惠/臺南報導】   根據研究,65歲以上長者中約三分之一有程度不等的聽力損失,其中多為漸進式惡化。然而,許多長者以為是自然老化,往往未主動就醫。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耳鼻喉部陳嘉思聽力師指出,聽覺是一種可被介入、可被改善的能力,只要及早透過個別化的聽覺輔具與復健策略,長者有機會維持清晰的溝通能力及良好的社會參與。

「年紀大,聽力不好是正常的吧?」這樣的觀念可能讓許多年高齡長者錯失改善聽能的黃金時機。成大醫院耳鼻喉部陳嘉思聽力師說明,聽力退化並非單純自然老化現象,只要及早發現,可透過專業介入而有效改善。高齡者常見的聽力損失,不僅影響人際溝通,還可能增加憂鬱、社會孤立甚至失智的風險,更需及早診斷與處置。

blank
▲陳嘉思聽力師:聽力師在聽能復健過程中扮演橋梁角色,不只協助患者適應輔具,也與耳鼻喉科醫師、語言治療師密切合作,提供全方位的聽覺照護。

陳嘉思聽力師表示,目前臨床上針對輕中度聽力損失,主要採用助聽器作為介入輔具。然而對於重度聽力損失者,配戴助聽器仍難以辨識語音時,可進一步評估植入人工耳蝸(Cochlear Implant, CI)。人工耳蝸的原理與助聽器不同,能將聲音轉換為電訊號,直接刺激聽神經,是重度聽損者的另一項介入選擇。

blank
▲人工耳蝸能將聲音轉換為電訊號,直接刺激聽神經,是重度聽損者的另一項介入選擇。

陳嘉思聽力師也說明,人工耳蝸並非所有人皆適用,高齡長者對人工耳蝸的適應,受限於大腦可塑性和認知學習速度降低。成大醫院團隊在術前會評估長者整體健康狀況、認知功能、家庭支持與動機等面向,充分溝通,與長者和家屬討論期待、適切管理,以提升手術後的適應成效。

陳嘉思聽力師分享一位70歲水電師傅的案例,方先生為突發性感音神經性聽損,短暫配戴助聽器無明顯改善,經成大醫院團隊評估後,接受人工耳蝸植入。術後3個月,方先生能理解簡短日常對話,1年內恢復社交活動與工作信心。原本對手術持保留態度的他,如今積極配戴人工耳蝸,重新連結生活的聲音與熱情。

人工耳蝸手術僅是起點,術後的調機、聽能訓練與長期追蹤更是關鍵。聽力師會依個案需求持續調整參數、規劃聽覺訓練計畫,協助患者逐步重建語音和與環境聲的辨識能力。陳嘉思聽力師強調,聽力師在聽能復健過程中扮演橋梁角色,不只協助患者適應輔具,也與耳鼻喉科醫師、語言治療師密切合作,提供全方位的聽覺照護。

陳嘉思聽力師提醒,若長輩常常說「你說什麼?講大聲一點」、看電視音量過大、答非所問或迴避對話,請就醫安排聽力檢查。透過專業評估與輔具介入,長者也擁有重「聲」機會,聽見更多、連結更深,活出更有品質的精采人生。

blank成大醫院耳鼻喉部聽力師陳嘉思
學歷:高雄師範大學聽力與語言治療研究所碩士
中山醫學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學士
經歷:義大醫院耳鼻喉科聽力師
現任:成大醫院耳鼻喉部聽力師
成大醫院聽力實習生臨床督導
專長:臨床聽力檢查
聽覺輔具效益評估
人工耳蝸術後追蹤與調頻

台南時報 | TainanTimes

© 2024 台南時報 TainanTimes

關於我們

  • 關於我們
  • 使用者條款
  • 隱私權政策
  • 聯絡我們

關注我們

沒有結果
查看所有結果
  • 地方
  • 生活
  • 健康
  • 文教
  • 旅遊
  • 消費
  • 社會
  • 藝術
  • 綜合

© 2024 台南時報 TainanTimes

本網站使用cookies。 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。 請造訪我們的隱私權和 Cookie 政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