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記者蘇莉湘 / 雲林報導】 雲林縣家庭教育中心日前舉辦「爸媽不抓狂——當孩子的情緒魔法師」親職教育講座,邀請親子教育專家王晴老師主講。她帶領與會家長深入了解孩子的情緒發展與行為背後的原因,並分享了多項可立即運用在教養中的情緒陪伴技巧。
講座以「拆解孩子的情緒地雷,擊出親子溝通全壘打」為主軸。王晴老師在講座中指出,許多孩子經常出現愛生氣、容易受委屈、情緒敏感或缺乏情緒管理能力等狀況。她強調,家長若能掌握正確的方法,親子關係將能明顯改善。她特別提醒家長:「大人要先穩定自己,才能安定孩子」,而理解孩子的感受,是所有溝通的第一步。
談及孩子情緒湧現時的應對,王晴老師建議,父母應允許孩子擁有情緒,但不要讓孩子用情緒解決問題。父母可以協助他們練習表達出不舒服的地方,再一起找出更健康的處理方式。她也提到「不怕孩子頂嘴,就怕孩子不說」,鼓勵家長需要維持耐心及願意傾聽,協助孩子建立面對問題的能力。她同時分享了針對孩子出現肢體衝動、動手動腳時,大人如何穩住現場並有效引導行為的實務經驗。
王晴老師進一步強調,成長環境對孩子的情緒能力具有深遠影響,父母更是孩子最重要的第一位老師。她引用了美國教育家L. 羅恩賀伯特在《快樂之道》書中的理念,包括「愛孩子並幫助他們」及「樹立一個好榜樣」。她總結道,正向教養源於父母正向的情緒,而父母自身的情緒穩定與行為示範,是孩子學習情緒管理最直接、也最有力的來源。
講座後,不少家長回饋,最有感的是「放大孩子的優點、縮小缺點」的觀念,以及在親子互動中傾聽與同理的重要性。許多家長表示,這些方法能立即運用在家庭日常,不僅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,也讓大人更能從容面對孩子的情緒挑戰。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