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南時報 | TainanTimes
2025 年 7 月15日 星期二
沒有結果
查看所有結果
  • 地方
  • 生活
  • 健康
  • 文教
  • 旅遊
  • 消費
  • 社會
  • 藝術
  • 綜合
台南時報 | TainanTimes
  • 地方
  • 生活
  • 健康
  • 文教
  • 旅遊
  • 消費
  • 社會
  • 藝術
  • 綜合
沒有結果
查看所有結果
台南時報 | TainanTimes
沒有結果
查看所有結果
  • 地方
  • 生活
  • 健康
  • 文教
  • 旅遊
  • 消費
  • 社會
  • 藝術
  • 綜合
Home 地方

看不見的程式,看得見的希望——2025總統教育獎大專組得主詹博丞的逐夢之路

2025 年 7 月 15 日
發布在 地方
A A
看不見的程式,看得見的希望——2025總統教育獎大專組得主詹博丞的逐夢之路
分享至FB分享至LINE分享至Twitter

推薦閱讀

雙障≠終點:詹博丞的求學之路與科技夢想

呼應健康台灣8年888政策 屏縣打造屏南慢性病防治聯防體系

屏東縣政府號召41位熱血志工馳援 前進台南白河加速居民家園復原

【李文煥/專題報導】

在資訊科技不斷進步的時代,一位視覺與聽覺雙重障礙的青年,卻用他看不見的雙眼與幾近失聽的耳朵,開發出一套套為視障者而生的輔助科技,改變了無數人的學習與生活方式。他是詹博丞,今年再度榮獲第60屆總統教育獎,以「看不見的程式,看得見的希望」之姿,照亮台灣特殊教育與科技應用的未來。

出生不久,詹博丞便確診罹患罕見遺傳疾病「點狀軟骨錯生症」,導致骨骼異常並壓迫視聽神經,視力與聽力隨著年齡逐漸惡化。國中時又遭遇意外事故,導致下肢嚴重受傷,從此需倚賴輔具行動。儘管困境重重,他並未向命運低頭。

「如果沒有父母、資源教室老師一路的扶持,就沒有今天的我。」詹博丞語氣堅定地說。家庭始終是他最堅實的後盾,父母的陪伴與學校資源教室的支持,為他的求學之路鋪平了許多障礙,也讓他從小建立起堅毅樂觀的性格。

視力全盲、重度聽損的他,卻選擇進入理組就讀,挑戰數學、自然等科目。他在臺南一中就學期間,克服教材圖像化與實驗操作的難題,以成績證明實力。後來他以71級分(數學、自然滿分)考取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,放棄身障特招、以一般生身分錄取,寫下感動人心的一頁。回憶當時的選擇,他說:「我很慶幸當初沒有屈服於障礙而改走別的科系,否則也不會有今天。」正是這份忠於自我的堅持,引領他一步步踏上資訊與教育的交叉點。

blank

大學期間,他開始將所學應用於輔助科技開發。最初的成就來自「Touching Melody點字樂譜轉換軟體」,讓視障者能透過點字閱讀音樂譜,榮獲2011年全國大專校院開放軟體競賽「社會關懷獎」。這次經驗成為他投入科技助盲的起點。

之後,他參與「新酷音輸入法」專案,並自創「點字酷音輸入法」,讓視障者能以鍵盤六鍵模擬點字輸入,提升中文打字效率。他也開發 NVDA 外掛程式「BrlIMEHelper 點字輸入法助手」,讓學生可直接以熟悉的點字方式進行文字輸入,降低學習門檻、提升自主學習能力。這些成果,不僅是技術上的突破,更讓視障學生在學習上得以與明眼學生站在同一條起跑線。

早在2007年,他便以高中生身分榮獲總統教育獎。今年再度得獎,成為極少數兩度獲此殊榮的學生之一。媒體稱他為「視聽雙障的數位學習科技開拓者」,教育部則讚譽他「展現出熱愛生命、不屈不撓的精神,足為學子楷模」。

面對掌聲,他謙虛地將榮耀歸功於父母、師長與團隊。他強調,自己所研發的工具並非為了得獎,而是源自切身需求與興趣。「這些貢獻真正重要的地方,不在於成績,而在於對視障教育產生的正面影響。」

blank

目前就讀於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博士班的詹博丞,研究重心為「感官障礙學生的數位可近性」。他指出,許多電子教材、教學平台缺乏無障礙設計,對視聽障學生極不友善,因此他立志開發真正符合需求的數位學習工具。

他與研究團隊正著手開發智慧點字教具、觸覺教材與AI互動系統,並探討無需視聽覺感官也能接收資訊的可能性。他相信,科技設計應從使用者角度出發,才能真正實現教育平權與科技無障礙。

談及未來,詹博丞希望在博士畢業後成立跨領域輔具研發團隊,整合資訊、特教、設計等專業,共創更友善的學習環境。他也計畫與點字圖書館、特教機構合作,讓研發成果落實在更多需要的場域。

blank

臺南大學特殊教育中心林慶仁主任讚許地說:「詹博丞是科技與特教結合的典範。他用自身經歷照亮無數孩子的希望,也讓社會看見科技的真正價值。」

詹博丞的故事證明,障礙不是終點,而是另一條起跑線。他以實際行動告訴我們,勇敢追夢、善用科技,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舞台發光發熱。從黑暗中走出的他,正用一行行程式碼、一項項研發成果,為視障與多重障礙者鋪設通往知識的橋樑。未來的他,將繼續書寫屬於科技與教育的溫暖篇章,為更多角落帶來光與希望。

相關

台南時報 | TainanTimes

© 2024 台南時報 TainanTimes

關於我們

  • 關於我們
  • 使用者條款
  • 隱私權政策
  • 聯絡我們

關注我們

沒有結果
查看所有結果
  • 地方
  • 生活
  • 健康
  • 文教
  • 旅遊
  • 消費
  • 社會
  • 藝術
  • 綜合

© 2024 台南時報 TainanTimes

本網站使用cookies。 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。 請造訪我們的隱私權和 Cookie 政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