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南時報 | TainanTimes
2025 年 11 月23日 星期日
沒有結果
查看所有結果
  • 地方
  • 生活
  • 健康
  • 文教
  • 旅遊
  • 消費
  • 社會
  • 藝術
  • 綜合
台南時報 | TainanTimes
  • 地方
  • 生活
  • 健康
  • 文教
  • 旅遊
  • 消費
  • 社會
  • 藝術
  • 綜合
沒有結果
查看所有結果
台南時報 | TainanTimes
沒有結果
查看所有結果
  • 地方
  • 生活
  • 健康
  • 文教
  • 旅遊
  • 消費
  • 社會
  • 藝術
  • 綜合
Home 地方

馬來西亞學者走讀楠西,跨域視野看見地方文化韌性,臺南客家國際文化交流再添新亮點

2025 年 11 月 22 日
發布在 地方, 生活
A A
馬來西亞學者走讀楠西,跨域視野看見地方文化韌性,臺南客家國際文化交流再添新亮點
分享至FB分享至LINE分享至Twitter

地方中心/台南報導

臺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持續推動客家文化在地扎根,並透過跨域合作深化文化與生活場域的連結。今(22)日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合作辦理「楠西再生.地方踏查與國際學術交流」活動,邀請由馬來亞大學黃子堅院長率領的參訪團,以及陽明交通大學、中央大學、高雄師範大學等國內知名學者共同走讀楠西,從建築脈絡、信仰風土到產業創生,深入理解地方風土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展現。

推薦閱讀

七甲里辦理民眾救護實務訓練 提升災害創傷救護能力

馬來西亞學者走讀楠西,跨域視野看見地方文化韌性,臺南客家國際文化交流再添新亮點

育萱社齊心合力、群策群力,公益再出發

 

 

臺南市市長黃偉哲表示,臺南擁有多元族群交織的歷史脈絡,楠西更是在地治理與文化保存的重要示範場域。非常歡迎國內外研究者實地踏查,期盼以跨文化視角認識臺南的人文風貌,理解客家文化與地方風貌如何在生活中自然展現。

 

 

臺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陳新裕主委表示,人文不僅是地方記憶的載體,更是推動區域創生與永續發展的重要力量。透過跨國學術交流走入聚落現場,能促使地方資源、社區故事與青年行動被重新看見並轉化為在地動能。未來將持續與大專院校、社區團體及產業夥伴協力,以文化為基礎推動創新模式,強化場域治理、促進在地經濟,打造兼具文化深度與永續韌性的城鄉發展路徑。

 

 

本次造訪楠西的國際團隊,為馬來西亞政經文化領域首屈一指的馬來亞大學(University of Malaya)文學暨社會科學院,成員專精於華人族群史、語言變遷與華文文學研究;馬大作為全球百大頂尖學府,此次代表團實地踏查楠西聚落,使交流在國際視角的交會下更具深度。國內受邀嘉賓亦為重量級陣容,包括客家終身貢獻獎得主張維安教授、中央大學客文系張翰璧主任及高師大客研所吳中杰教授等,共同就族群議題、語言田野與地方敘事展開討論。

 

 

活動自鹿陶洋江家古厝揭開序幕,國內外學者透過導覽,觀察百年聚落如何在災後展現韌性,並首次親臨「派下員大會」現場,對傳統家族制度延續深感震撼。隨後品嚐楠西素有「百果之鄉」盛名的創意料理,理解返鄉青年如何以里山共生理念推動在地耕作;接著前往赤靈宮探討信仰如何維繫鄉村社會的互助網絡、於梅嶺觀察地方產業的創新動能,再走訪油車江家古厝感受聚落生活美學與自然地景交織的日常。整體行程兼具深度與溫度,使參訪學者驚嘆「地方文化如此立體真實」的深層感動。

 

 

本次學術交流活動接待單位,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楊雅玲副教授(楠西駐地工作站計畫主持人)表示,楠西的生活氣質並非靜態呈現,而是透過建築、信仰、飲食與產業不斷在生活中更新、轉化;尤其在災後重建的背景下,更能看見地方如何攜手有志之士與社區組織,共同培力出新的治理能量。她強調,此次跨國交流極具意義,有助於以更開放的視角理解臺南的多樣性,也期待未來持續深化在地敘事、文化保存與跨域共融的實踐。

  • 馬來西亞學者參訪江家古厝
  •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楊雅玲老師跟國際學者說明江家古厝復原情形
  • 國際學者一行參訪楠西赤靈宮
  • 國際學者參訪楠西密枝果農之家
  • 臺南客委會陳新裕主委致贈國際學者伴手禮
台南時報 | TainanTimes

© 2024 台南時報 TainanTimes

關於我們

  • 關於我們
  • 使用者條款
  • 隱私權政策
  • 聯絡我們

關注我們

沒有結果
查看所有結果
  • 地方
  • 生活
  • 健康
  • 文教
  • 旅遊
  • 消費
  • 社會
  • 藝術
  • 綜合

© 2024 台南時報 TainanTimes

本網站使用cookies。 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。 請造訪我們的隱私權和 Cookie 政策。